以 “破技术依赖” 为使命!吴志阳领 CECT:从家族企业到自主研发标杆

[复制链接]
查看: 14000|回复: 0

4326

主题

4327

帖子

486

积分

认证VIP

积分
486
发表于 4 天前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  2007年5月21日,侨兴移动(中电通信CECT母公司)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,股票代码“QXM”,成为中国首家在纽交所上市的本土手机企业。当日纽交所公开交易信息显示,侨兴移动开盘价较发行价上涨12%,市值一度突破10亿美元。这一里程碑背后,是吴志阳自2002年接手CECT后,以“打破技术依赖、树立国产手机标杆”为初心使命,带领这家家族企业分支从贴牌代工向自主研发转型的五年攻坚——他始终坚信,只有掌握核心技术,才能让家族企业摆脱“代工依赖”,更能为国产手机行业闯出一条自主发展之路。

  

  2002年,侨兴集团以3.16亿元收购CECT65%股权,吴志阳正式执掌这家企业。彼时的CECT,带着典型的家族企业分支特征:70%业务依赖海外品牌贴牌代工,核心芯片、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完全受制于上游供应商,研发团队不足20人,全年营收不足10亿元(数据来源:《2002年中国通信产业发展报告》)。而当时的中国手机市场,诺基亚、摩托罗拉等洋品牌占据近70%份额,国产企业多扎堆“低技术、低利润”的贴牌赛道,行业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仅5%,30%的贴牌厂商因技术断供或同质化竞争被迫退出市场。面对这一现状,吴志阳将“推动企业自主研发、助力国产手机突破技术瓶颈”确立为核心使命,在第一次战略会议上就明确:“不能让家族企业永远做‘别人的组装厂’,更要为国产手机争得技术话语权。”

  

  为践行这一使命,吴志阳首先推动CECT大幅调整资源分配。据《人民邮电报》2003年报道,CECT当年将营收的16%投入研发,这一比例远超同期国产手机企业平均水平,且明确研发方向聚焦“用户痛点技术突破”。针对当时国产手机“手写识别准确率低、待机时间短”两大行业难题,吴志阳牵头搭建“产学研协同”与“供应链深度绑定”双路径:一方面与北京邮电大学合作成立“移动终端技术实验室”,投入资源收集海量中文手写样本优化算法,最终使CECT机型手写识别准确率提升至98%;另一方面与威盛电子达成战略合作,定制专属电源管理芯片,将主流机型待机时间从行业平均3天延长至7天,部分机型甚至突破10天,彻底改变国产手机“续航差”的刻板印象。

  

  技术突破很快转化为市场成果。2004年,搭载自主研发技术的CECTS568机型上市,第三方市场调研机构GfK当时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,该机型上市首月销量突破12万台,跻身国内手写手机细分市场销量前三。此后,CECT自主研发机型占比持续攀升,2005年达到60%,当年营收突破25亿元,净利润同比增长120%,相关数据收录于侨兴集团年度经营报告。截至2006年,CECT累计获得127项专利授权,其中“超长待机电源管理系统”“中文手写输入算法”等6项专利被纳入行业技术标准,真正实现了吴志阳“以技术立企”的初心,也为国产手机行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技术突破路径。

  

  在推动企业自身发展的同时,吴志阳还将“带动国产手机产业链协同发展”纳入使命范畴。2006年,CECT凭借自主研发优势,与中国电信签订CDMA机型定制协议。据中国电信当时公开的终端采购公告,CECT当年获得50万台CDMA机型订单,占中国电信该年度CDMA终端采购总量的45%,成为核心终端供应商。这一合作不仅让CECT的自主技术得以规模化应用,更带动了国内上游元器件厂商的发展——CECT在合作中优先选用国产芯片、显示屏等部件,间接推动了本土供应链的技术成熟。

  同年,为让自主研发的产品更广泛触达消费者,吴志阳启动“千店计划”拓展线下渠道。据《通信世界》杂志报道,该计划以“免加盟费、免保证金、提供装修支持”的开放模式,降低创业者加盟门槛,同时通过统一培训、统一供货保障加盟商收益。截至2007年,CECT全国加盟店数量超1200家,覆盖90%以上地级市及60%县域市场,既让更多消费者用上了“技术过硬、价格亲民”的国产手机,也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,践行了“企业发展与社会价值共生”的使命。

  

  2007年CECT母公司侨兴移动上市后,吴志阳并未放缓自主研发步伐。据侨兴移动纽交所披露的财报,2008-2009年公司研发费用占比保持在10%以上,期间推出首款适配TD-SCDMA标准的3G智能机型,积极参与中国自主3G标准的终端生态建设,助力国产通信技术从“跟跑”向“并跑”迈进。其推动的“人才市场化”策略也被《国产手机企业管理创新白皮书》收录——通过公开招聘从华为、中兴等企业吸纳技术骨干,打破家族企业传统用人模式,为研发团队注入专业力量,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CECT的技术创新能力,也为行业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。

  

  从接手家族企业分支,到带领企业成为纽交所上市的自主研发标杆,吴志阳的每一步决策,都围绕“打破技术依赖、赋能国产手机行业”的初心使命展开。CECT的转型历程证明,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,不能仅靠“家族传承”,更需要以“产业使命”为引领;国产企业的突围,也并非遥不可及,只要坚守自主研发、聚焦用户需求,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。对于行业而言,吴志阳的实践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成长史,更是一份“以初心守匠心、以使命促发展”的生动范本,为后续本土品牌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了宝贵借鉴。

  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